社评:北约秘书长夸耀的“扩张”带来了什么
来源:环球时报
即将卸任的扩张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19日在其告别演讲中将任内的成绩夸耀了一番。斯托尔滕贝格宣称,社评10年间东翼的北约绥化市某某包装机械维修网点北约士兵从零增加到几万,处于高度戒备的秘书军事人员从几千增加到50万,国防开支占GDP 2%以上的长夸国家从3个增加到23个,黑山、扩张北马其顿、社评芬兰和瑞典新加入北约,北约深化了与“印太地区”国家的秘书关系。他还总结了5条对北约未来继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长夸教训,敦促美欧不要搞孤立主义,扩张宣称“自由比自由贸易重要”,社评北约“绝不能对中国犯对俄罗斯同样的北约错误”。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发表告别演讲 资料图
在当前欧洲安全形势仍然糟糕的秘书状态下,斯托尔滕贝格这番自我夸耀多少有点“拿错剧本”的长夸意味。不过,回顾斯托尔滕贝格10年任期,北约的“扩张”确实算得上是个主题词。除了他自己在演讲中提到的绥化市某某包装机械维修网点这些,统计显示这10年间北约军费增加了超过30%,2024年达到创纪录的11850亿美元。而作为一个跨大西洋军事联盟,北约在斯托尔滕贝格任内也进行了战略扩张、地理扩张、内容扩张,不仅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多次公开渲染“中国威胁”,不断推进“北约亚太化”步伐,还将供应链、科技以及经济安全等内容纳入北约的议程当中。
关键问题是,除了他自诩的北约“强大、团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之外,这些扩张究竟给世界带来了什么?高达30%的军费涨幅有多少流入了美国军工企业的腰包?在全球贩卖了多少安全焦虑?又有多少是以牺牲欧洲的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为代价的?追随美国对华战略而挑动与中国对抗,对北约国家来讲究竟是更安全了还是更不安全了?把产业链供应链、网络等领域全都安全化、武器化,让本可以良性合作互动的领域染上北约式的对抗思维,究竟是利是弊?
如果要对斯托尔滕贝格过去10年的任期做稍微认真和严肃的评价,这些都是绕不过的问题,而且答案跟他本人所总结的成绩是反过来的。欧洲今日安全形势沦落到这样的困局,北约到底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正是北约的扩张酿下乌克兰危机的祸根,将手伸向亚太又将地缘政治紧张输出到欧洲之外,斯托尔滕贝格所主导的北约更是进一步将自己与美国的战略目标捆绑,其所有转变无不体现美国的战略意图。历史留给斯托尔滕贝格本人的评价,除了因北约内部分歧而造就的这个史上第二长任期之外,恐怕还有华盛顿政策“忠实的执行人”“急先锋”形象。
斯托尔滕贝格多次公开渲染“中国威胁”,图为中国国旗和北约旗帜 资料图
北约早就该随着冷战寿终正寝,它的生存和发展一直靠制造安全焦虑和卷入战争冲突,周而复始。北约一边宣称自己是地区联盟一边又以维护自身安全为名不断进行全球性扩张,一边说自己是防御性组织一边又以防御之名大搞威慑、煽动对抗。斯托尔滕贝格试图把北约打扮成地区甚至全球安全的“保护者”,但他所谓“军事实力是对话的先决条件”等言辞,不过就是将“强权即公理”换了一种说法罢了。
表面上看,这篇演讲很像是斯托尔滕贝格留给北约的一个踌躇满志的战备宣言,但实际上字里行间难掩北约自身的困局和落寞。在美国国内政治面临不确定性的状态下,北约的未来该何去何从,欧洲可持续安全的路在何方?斯托尔滕贝格背后,留给欧洲国家和世界的是一个更分裂的局面。
实际上,北约75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它并没有让欧洲和世界更和平更安全。北约的存在和不断扩张恰恰成为造成安全困境的根源,反而是少一些北约及其对抗式思维的地方实现了“长和平”。斯托尔滕贝格的离任演讲及其所夸耀的北约扩张,价值就在于告诉世人当前的世界不需要一个挑动阵营对抗、散播冷战思维的北约,更不需要一个全球性扩张的北约。我们敦促北约与它即将卸任的秘书长一道,让那些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过时理念,迷信军事武力、谋求“绝对安全”的错误做法以及搞乱欧洲、祸乱亚太的危险行径早点“退休”。
延伸阅读:
北约秘书长又"警告"上了:中国应停止支持俄罗斯
对于俄乌冲突,中方已反复表明“劝和促谈”立场,但美西方却频繁强扯中国。
据乌克兰国家新闻社(UNN)和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6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挪威奥斯陆发表讲话时再次甩锅,呼吁中方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停止支持”俄罗斯。
报道称,斯托尔滕贝格在与挪威首相斯特勒举行的联合发布会上,不断给中国恶意“戴高帽”。他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声称,在俄乌冲突期间,“伊朗和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弹药等,而中国则成为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决定性推动者”。
据他所说,“俄罗斯使用的许多武器都是中国制造”,中国与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之间保持了“无限制伙伴关系,并向其提供了包括武器、部件、设备和原材料等军民两用材料的支持”。
“我呼吁中国停止支持俄罗斯的非法战争,”托尔滕贝格随即宣称,若中方继续助长这一“欧洲最大的军事冲突”,“中方的利益和声誉将受到影响”。
斯托尔滕贝格9月6日在挪威发表讲话 图源:乌克兰国家新闻社
实际上,这并非美西方官员首次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强扯中国,呼吁中方向俄罗斯施压。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芬兰总统斯图布7月初曾表示,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已经到了北京可以结束乌克兰冲突的地步。他当时声称:“俄罗斯现在非常依赖中国。中方领导人一个电话就能化解这场危机。”
7月11日,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北约把中国定义为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决定性支持者”,称中国同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系共同支持俄对乌战争的组成部分。
当时,我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表示,中方强烈谴责北约秘书长针对中国发表极不负责任的挑衅性言论。有关的言论充斥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颠倒黑白,恶毒攻击中国制度,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恶意歪曲中国内外政策,在乌克兰问题上甩锅推责、误导国际社会,对中国正常的军力建设以及同有关国家关系说三道四。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林剑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资料图
林剑进一步表示,中方此前已就乌克兰问题和北约峰会清晰地表达了立场。在此要强调指出,长期以来,北约秘书长罔顾事实和中方反复交涉,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各种场合对中国大肆抹黑攻击,渲染“中国威胁论”,煽动疑华反华情绪,配合某些势力对华打压遏制的企图昭然若揭。种种拙劣表演不能不引起世人警惕,也充分印证了北约作为冷战遗存、阵营对抗和集团政治的产物,将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何种风险与挑战。
林剑指出,中方奉劝某些在政治生涯上行将就木的西方政客,不要妄图靠拱火浇油、挑衅生事和嫁祸于人来强行留下些许“遗产”。中国将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以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同时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北约最终只能自食苦果。
此外,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7月份曾在一次讲话中提及中国,称他不希望与俄罗斯有着“无限”伙伴关系的中国充当调解人,但希望中方向莫斯科施加更大压力,以结束战争。
当地时间9月2日,波兰外长西科尔斯基表示,俄乌冲突或将持续十年之久,同时呼吁中方参与冲突调停,因为“中国是唯一能够真正使这场战争结束的国家”。他还声称,由于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友好,可以发挥其他国家不能发挥的作用,“如果中国能够结束这场疯狂的战争,肯定会得到欧洲的善意和感激”。
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于相关呼吁曾回应称,中国和俄罗斯都是独立自主的大国。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我们将始终站在和平和对话的一边,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方保持沟通,继续为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责任编辑:胡淑丽_MN7479(责任编辑:探索)
-
刚刚升入初中,面对突然增多的学科,我家Coco显得比小学更努力了,每天写完老师作业,还要给自己安排复习、预习任务,总是要干到很晚才休息。可拿到第一次月考的成绩,Coco直接懵了:“我这么努力,怎么成绩 ...[详细]
-
今年11月7日立冬以来,我国大部地区的气温,不降反升,气温大幅偏高。下图中颜色越红表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越明显。 11月14日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海南、福建、江西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 ...[详细]
-
消息确认,横店群演集体降薪!10小时135元,此前一天能赚300元
近日,话题“横店群演降薪”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大家热议。据红星新闻报道,有网传图片显示,原群众演员基础费用为120元/8小时,超时15元/小时;调整为135元/10小时,超时13.5元/小时,调整自 ...[详细]
-
为推动北京市科协科学传播共同体建设,合力构建社会化协同科学传播格局,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新华网推出《对话·科学先锋》栏目,本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 ...[详细]
-
当地时间10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发文称,基于哈马斯刚刚发表的声明,他相信对方已准备好实现持久和平。 特朗普呼吁以色列立即停止对加沙的轰炸,以便安全快速地营救人质,并表示目 ...[详细]
-
不想让孩子被AI取代?科学家奶爸这样做2024-10-28 07:22: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付子豪 ...[详细]
-
原标题:【乌镇观潮】加速智慧互联,从“枕水乌镇”驶向“数字蓝海”) 编者按: ...[详细]
-
11月16日发布时间)。来自北京的鞠昕桐父女现场上演150秒全程高能答题!38道题脱口而出,小姑娘知识储备惊人!网友:我甚至题目还没听清,她就回答出来了!《中华家庭诗词擂台赛》每周六20:30播出。 ...[详细]
-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原商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张世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世尧,1931年出生,历任商业部财会局副科长、副处长 ...[详细]
-
据广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消息,11月14日,网上出现“北流市教育局局长酒驾、患艾滋病”,以及其它传言的信息。经向有关部门核实,相关网传信息为谣言。 ...[详细]